传承精华,做好千年医药今朝文章
守正创新,答好振兴发展时代命题
近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呈井喷式增长,中药材资源的无序开发、品种创新不足、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影响着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将中药材生产由重规模求数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质量求效益的发展方向,着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鉴于此,公司川贝母种植基地应运而生。
一、基地现状
(一)省外基地—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
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是一家集中药材生产、技术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企业。公司目前已经在青海互助县建成2000余亩川贝母规范化种植基地。基地拥有育苗温室400栋,良种繁育田200亩,年产川贝母商品药材100余吨,年产值达1亿多元。公司长期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进行相关产品技术的开发,在核心期刊上已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已获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
基于我公司在青海省互助县已开展了14年的川贝母人工种植,目前基地面积已经超过了200亩,每年可采收川贝50吨。为了追求川贝母的“道地性”,我公司迫切需要在四川境内建设一个川贝母规模化种植基地。
(二)省内基地—冕宁县冶勒乡汉呷木村
1.项目概况
2017年我公司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对冕宁县冶勒乡进行了多次的川贝母野生资源普查已经气候、土壤等相关环境因子的检测、论证,最终得出结论:冕宁县冶勒乡及周边海拔2600-3300区域有着适合发展人工种植川贝母的大面积土地。本项目利用冕宁县冶勒乡汉呷木村丰富的高山中药材适生地资源优势,建设1000亩川贝母人工种植及加工利用基地(其中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00亩)。2019年四川绿林川贝母种植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公司又一个川贝母标准化基地的诞生。
2.投资效益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亩收入200kg,预计年产值20吨左右,产值近亿元。
(2)社会效益。项目的建成,对促进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可有效流转土地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遏制返贫构建了一个长期有效的模式。
(3)生态效益。实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在药材资源保护上,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增加道地药材人工种养数量,减少野生采挖,开展野生药材抚育,有效避免物种资源枯竭,保护生态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选育和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土壤、空气、水域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规划
以“公司+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万亩川贝母生产基地”,获得川贝母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道地药材认证、GAP备案等品牌。同时向周边地区辐射发展万亩,建立万亩川贝母的野生抚育基地,实现川贝母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坚持绿色、生态种植,打造西南片区极具特色的“川贝母之乡”。重点建设川贝母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川贝母良种繁育基地,川贝母种植推广基地以及配套加工设施。“大中药+互联网+冕宁川贝母+川贝母文化+生态康养旅游+全产业链模式”模式,以绿色川贝母、有机川贝母、生态川贝母为基础,以精深加工川贝母产品为核心,举全力打造“川贝母”品牌。